投大黄金会中的性机佬眼赛道的下颠覆一个创业风

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4 11:03:48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最近总听到有人说ChatGPT的热度已经过去了,第一批AIGC创业者也开始打退堂鼓。说实话,这种悲观情绪可以理解 - 毕竟现在做个简单的API调用应用确实很难与那些手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大厂抗衡。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技术浪潮的老兵,我要说的是:朋友们,你们可能把目光放得太短浅了。技术变革的奇妙规律我一直觉得技术发展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人们总喜欢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,却总是低估它的长期变革力量。这让我想... 。

最近总听到有人说ChatGPT的热度已经过去了,第一批AIGC创业者也开始打退堂鼓。说实话,这种悲观情绪可以理解 - 毕竟现在做个简单的API调用应用确实很难与那些手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大厂抗衡。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技术浪潮的老兵,我要说的是:朋友们,你们可能把目光放得太短浅了。

技术变革的奇妙规律

我一直觉得技术发展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人们总喜欢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,却总是低估它的长期变革力量。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,多少人断言互联网只是个炒作噱头。可现在呢?

Greylock的风投大咖Seth Rosenberg最近分享了一个很棒的观察。他认为,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唱衰AI创业,但其实第一波真正拥抱AI-first的黄金机会正在浮现。作为硅谷最富盛名的风投机构之一,Greylock这次依然站在了风口前沿 - 他们在大模型概念还没火起来时,就已经投中了Adept、Inflection这些现在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。

Web2.0到AI时代的范式转换

还记得Web2.0时代吗?那时候的突破是把人与人虚拟连接起来了。算法帮我们突破了地理限制,但同时也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竖起了一道"信息墙"。现在,生成式AI正在拆掉这堵墙,让信息的个性化收集和分发第一次真正同步实现。

举个例子吧:我有个做社交产品的朋友最近在尝试用AI重构用户推荐系统。传统社交平台得靠算法来猜你喜欢什么,而现在,AI能直接根据你的实时反馈来动态调整内容。这就像是把"猜你喜欢"变成了"懂你所想"。

三个值得押注的AI创业方向

根据Greylock的观察,现在创始人创建AI-first公司有三大黄金赛道:

1. AI优先的网络与市场

想想看,上一波消费软件浪潮中,社交网络和市场创造了多少万亿市值?仅Meta一家就接近8000亿美元。但现在,AI正在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- 我们正从"连接人与人"的网络,转向"算法创造个性化内容"的新时代。

以招聘市场为例。传统的求职平台就是让求职者和HR互相筛选,效率低下得很。但如果有个AI职业教练呢?它能真正了解求职者的职业偏好、技能特点,同时也能把握雇主的用人需求,实现真正的智能匹配。这样的产品收集的数据会远比LinkedIn上的简历丰富得多。

2. 企业软件的重构

还记得微软Office是如何统治办公软件市场的吗?但在云时代,Google Docs靠着实时协作这个单一创新点就抢占了大量份额。现在,AI又给了新玩家类似的颠覆机会。

我特别看好Tome这个案例。它不像PowerPoint只做演示的最后一步,而是用AI重构了整个从构思到呈现的工作流。这让我想起2016年在Meta工作时的一个项目 - 当时我们尝试用AI机器人处理整个客户旅程,从值机到客服。虽然当时因为成本问题搁置了,但现在有了大语言模型,这个想法完全可以重获新生。

3. 专业领域的AI副驾驶

这个方向特别有意思。很多专业服务工作其实都是在做信息处理和转化 - 这不正是AI擅长的吗?我认识一位财富管理顾问,他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维系客户关系。现在有个AI助手能帮他自动生成每周个性化的客户简报,效果出奇地好。

这类AI副驾驶的应用场景太多了:保险经纪人、贷款专员、税务顾问...这些专业人士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文书工作。如果AI能帮他们把效率提升10倍,那整个行业的服务模式都会被重塑。

写在最后

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伴随着各种声音:有盲目乐观的,有过度悲观的,还有那些"看透一切"的怀疑论者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次技术周期的人,我可以很肯定地说:AI带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。

真正能成功的创业者,不是那些只会调用API的"套壳"玩家,而是能把AI深度融入产品基因的革新者。他们需要同时具备领域专长、产品思维和对AI能力的深刻理解。这个过程肯定不容易,但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敢于在变革中寻找新大陆的人。

就像Greylock合伙人Jerry Chen说的:"在这个人人都能创建AI公司的时代,最大的策略优势在于能够收集通过产品传递的所有数据。"这或许就是下一个万亿级企业的诞生密码。

  • Tag:

相关文章

  • 9月20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:BTC与ETH的攻守之道

    说实话,昨天的行情真是考验人的耐心。就像看一部慢热的文艺片,BTC和ETH在1625-1670这个小箱体里来回拉锯,看得人昏昏欲睡。不过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早就习惯了这种节奏——大行情前的宁静往往最磨人。BTC合约:蓄势待发的多头阵地日线图上那几根小阳线看着不起眼,但连起来的趋势却像极了2019年那波慢牛启动前的样子。指标金叉、均线支撑,这些老伙计都在暗示着同一个故事:28200...
    2025-09-14
  • 货币的本质:一部关于信任与权力的进化史

    1944年盛夏,当二战硝烟渐散,四十多个国家的金融精英们挤在新罕布什尔州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,争论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——货币究竟是什么?谁来掌控它?这场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,不过是人类漫长货币探索路上的一个驿站。有趣的是,每次货币革命的核心都直指同一个问题:一张纸片或一段数字代码的价值,凭什么让人趋之若鹜?从贝壳到黄金:稀缺性创造的信任还记得小时候用玻璃弹珠当"钱"交换零食的日子吗...
    2025-09-14
  • 比特币市场周期密码:Pi指标的前世今生与实战启示

    作为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见证了比特币一次次疯狂的轮回。每次市场躁动时,总有个神奇的指标在朋友圈刷屏——Pi周期顶部指标。这玩意儿就像个预言家,屡屡精准预判市场顶点。但你知道吗?随着比特币逐渐"长大成人",这个指标也在悄悄进化。市场温度计:Pi指标为何如此神奇?记得2017年那个疯狂的平安夜吗?比特币冲到2万美元时,我的手机被Pi指标预警刷爆了。简单来说,这个指标就像个"市场体温计",...
    2025-09-14
  • 加密市场现跷跷板行情:主流币犹豫不决,山寨币却嗨翻了

    今天的加密圈简直就像两个世界:一边是稳重的大哥比特币在那儿踱步思考人生,另一边则是山寨币小弟们在开狂欢派对。这不,市场总值稳稳站在3.82万亿刀的地盘上,24小时就涨了130亿,看来3.81万亿这个心理防线还挺牢靠。主流币们:一副"我还没想好"的样子比特币今天表现得像个优柔寡断的相亲对象,在11.1万美元附近来回试探。说实话,这波反弹总觉得少了点激情,就好像早上没喝咖啡一样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它能...
    2025-09-14
  • 从零开始:我的Maverick Protocol流动性挖矿实战心得

    作为一个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Maverick Protocol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个今年3月才上线的新项目,像匹黑马一样冲进了以太坊交易量前三的位置,连带着在zkSync Era和全网交易量榜单上也频频露脸。特别是7月份那轮由PayPal创始人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领投的战略融资,让整个圈子都开始关注这个小牛协议。为什么Maverick值得关注?...
    2025-09-14
  • 稳定币的未来:一个金融老兵的多元思考

    最近我发现,大家在讨论稳定币时总喜欢盯着某一个点不放。说实话,这种"盲人摸象"式的讨论方式让我很担忧。就像我常对学生说的,金融创新从来都不是单线程的故事,稳定币这个新物种更是需要我们360度全方位审视。央行视角:不能重蹈QE覆辙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,我曾亲眼目睹各国央行如何通过量化宽松应对危机。现在想来,当时最大的教训就是货币发行必须守住底线。稳定币如果缺乏有效监管,很可能成为下一个"影子银行...
    2025-09-14

最新评论